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臨界點

筆者於2月28日將本篇文章投稿至蘋果日報網上論壇,同日本文獲其刊登,特此致謝。

蘋果日報網上論壇文章連結: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40228/52234588

----------

近日在看有關生態經濟學的書藉,書中提及生態系統的崩壞過程和人體因疾病而衰敗的過程一樣,起初各部份變壞的過程都很慢,但到了某一點開始,變壞的速度會急速上升,然後整個生態系統或人體機能就會急速衰敗。

而這一點,恐怕應用在結構同樣複雜的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吧。

而且,近一兩年香港發生的事,尤其昨天劉進圖被襲擊受重傷一事,實在令筆者擔心香港已經在步向那一點,甚至可能已經到了那一點。

自梁振英上台以來,香港的政治狀況急速變壞,由上台後不久的國教風波、僭建風波、高官知法犯法而不被追究、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貪猶理直氣壯,還有近日的電視發牌事件中揭示出政府不講程序公義和理據的野蠻政治,種種情況揭示出政府管治情況急速敗壞;而對政府以及各政黨人物的不滿,以及近日的對深圳河以北的人不滿的情緒,但卻又沒有人數眾多的大型示威,足見民眾怨氣之大卻又因不信任和無力感而產生犬儒(當然不會是所有人,但請大家撫心自問身邊的朋友/同事/親戚中有多少人會投票?有多少人會參與政治?又有多少人在明知香港發生這麼多的事卻仍袖手旁觀?還有問問自己或朋友有沒有感到甚麼都無法改變?);而愛港力、愛港之聲等等一眾愛字輩撐政府組織的活躍,黑社會參與支持政府示威,示威者和記者被粗暴對待甚至遭有預謀的襲擊,尤其近日多個媒體或傳媒人遭到打壓甚至嚴重暴力,顯示出黑暗的勢力已逐漸伸出香港的地面,肆虐無忌。香港社會,自梁振英上台以來,就像人臨終前身體各種機能衰退並引發各種症狀一樣,呈現了很多負面特徵。

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曾經表示香港的民意已達臨界點,當時筆者就很認同劉教授的主張(可惜後來他竟爾選擇忽然忘記自己說過這番話)。今天,似乎不僅不民已經過了臨界點,連香港的秩序、制度、文化等等也已步向臨界點。

惟有希望民怨的臨界點能正確地阻止情況變壞吧……

最後,希望各位響應沈旭暉教授的呼籲,為劉進圖先生和香港祈禱。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對《「唔收毫子」的經濟分析》的補充

Cloud的《「唔收毫子」的經濟分析》一文中,利用日常生活例子解釋一些經濟學理論,作為大半個「Econ人」,筆者很欣賞作者將經濟學普及化的工作。

不過,對於在《毫子》一文中,作者提到如果大家少用毫子而使毫子流量下跌,政府就會發行新的毫子,使貨幣供應增加。這一點,筆者希望補充一下有關貨幣的發行和供應。

現代國家發行貨幣,往往有其規限,不能隨意發行,以美國為例,聯邦政府本身是沒有發鈔權,而聯邦儲備銀行在發行鈔票時,須以與幣值相等的抵押品(主要為美國國債、聯邦機構債券和政府資助企業的證券[註1])作為抵押;另外,美國政府本身亦可在發行國債時把公開市場賣剩的國債賣給聯邦儲備局(美國中央行銀)換取貨幣(聯儲局不能反對),變相藉舉債發鈔。

不過,負責制訂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還有其他方法去影響貨幣供應。以美國為例,聯儲局主要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OpenMarketOperation)去影響貨幣供應,簡單而言,其做法是當聯儲局希望增加貨幣供應是,就會在市場上購入政府債券,讓現金流入銀行系統,然後銀行會因為多了資金而將利率下調以增加貨款,因而讓更多資金在市場中流動;相反,若聯儲局希望減少貨幣供應,就會把債券賣出,從銀行系統中收回貨幣,讓利率上升。

另一個我們較常聽到的貨幣政策是更改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是指中央銀行要求在該國營運的銀行在它的存款總額中最少保留一定比例作「存款準備金」,以讓銀行有一定的流動資金處理提款和銀行間的結算等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會讓銀行有較多錢可借出,而這些借出的錢經過消費或投資後,到了另一些人手中再存入銀行,如此滾存,就會把增加市場的資金流量[註2],不過由於只要對存款準備金率作少許調整就會對貨幣供應造成很大影響,為免造成市場動盪,一般而言中央銀行都是以公開市場操作去調整貨幣供應。中共的中央銀行是少數較常以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作為貨幣政策手段的國家之一。

然而,以上所提及的貨幣政策並不適用於香港。

眾所周知,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簡而言之,就是香港的三間發鈔銀行可以以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與金管局進行兌換,那麼當港貶值(例如HKD$8兌USD$1)時,銀行就可以在金管局兌換美元(HKD$7.8兌USD$1)並將之在市場出售(USD$1兌HKD$8),從而獲得HKD$0.2差額的利潤,而外匯市場因美元增加而讓美元對港元貶值至聯繫匯率水平;而港元升值則作完全相反的操作。由於這個操作實際上就是讓發鈔銀行透過改變貨幣供應使港元兌美元匯率維持在接近至聯繫匯率水平,於是香港政府就不能影響香港的貨幣供應。

以上貨幣供應制度都比政府直接印鈔來得複雜,但卻讓政府不能隨意印鈔,有效防止德國二戰前或津巴布韋近年曾出現的超級通脹。

[註1]:http://www.federalreserve.gov/faqs/currency_12770.htm
[註2]:這種現象稱為銀行乘數,詳見http://www.sy-econ.org/sse/sse-MB-MS-multiplier.html

p.s.如果有機會的話,筆者希望能認識Cloud,筆者身邊不乏關心社會時事的朋友,但卻缺少同時對經濟學有認識的人,而且筆者本身也正打算推廣一套另類的經濟學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