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爭取民主正是為了保障法治

筆者於10月21日將本篇文章投稿至蘋果日報網上論壇,10月22日本文獲其刊登,特此致謝。

蘋果日報網上論壇文章連結: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41022/53047457
-----

昨天(20/10),香港法院頒發臨時禁制令,禁止市民繼續佔領旺角一帶的一些馬路,有人認為如果大批佔領者無視法院命令繼續佔領道路,將導致法不治眾,損害法治。

誠然,倘若法例未能有效執行,會對法治做成某種程度的損害,但是,若說未能執法,其實在未頒禁令之時,警方早已未能對這場非法集會有效執法,要說「損害法治」,公民抗命運動本身就有挑戰法律的情況。但是,當運動本身就是要建立一個能保障法治、自由免受侵害的制度,而且這是我們用盡所有合法途徑也未能爭取下才迫不得已使用的手段時,那麼即使佔領者蓄意違反禁令,也不會對法治造成長遠的損害。

法治除了涉及司法制度外,還涉及執法、檢控、釋法以至立法機關。倘若沒有公正的執法和檢控過程,刻意針對或放過一些人;倘若釋法由政治而非司法機關把持;倘若立法機關訂立不公正的法律,甚或修改憲法制度令行政機關權力過大,令司法機關無法制衝,破壞三權分立,則即使每一個人都奉公守法,即使執法機關能有效執法,法治也都已經蕩然無存。看看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還:1998年的胡仙案以所謂員工利益為由而非法律原因而不作檢控、行政機關多次非法繞過司法機關提請人大釋法(註1)、執法機關選擇性對部份人執法或不執法(註2)、近來警察公然使用暴力等等,這種種事件對香港法治的破壞,正正就源於現今的政治制度!而在2003年,立法機關更機乎通過政府就基本法第23條訂立的法例,賦予警察可以在沒有法庭的搜查令下入屋搜查!若非七一遊行導致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臨時轉為反對立法,則香港警察早就有過大的執法權力了!

何況,人大對政改所設下的限制,本身就違反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五b條的規定(註3),不合理地限制市民的參選權,而這個是涉及人權、公義的問題,不管基本法規定下這條文是否適用香港,也都應該保障人權和公義。倘若法律制度本身不能捍衛人權公義,少數人能不受制約地制定一切法律,那麼法律就會成為了統治者的工具,法治制度只會變成了「依法治國」(Rule by law)。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曾提及過法治有四個層次:一,有法可依;二,有法必依;三,以法限權;四,以法達義。這次雨傘運動是一場知法犯法的公民抗命,所要改變者即是現時不民主的選舉制度,雖然會對第一、二個層次的法治造成某程度的損害,但透過民主制度和憲法對政府的制約,就可限制政府的公權力過大,從而避免發生上述侵害法治的事件,長遠而言更能鞏固第一、二個層次;而憲制、法治的確立,就可保障人權和自由不受侵害,以使法治能夠達到「以法達義」。

註:
  1. 《基本法》第158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的其他條款也可解釋。但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需要對本法關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條款進行解釋,而該條款的解釋又影響到案件的判決,在對該案件作出不可上訴的終局判決前,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引用該條款時,應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解釋為準。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決不受影響。
  2. 詳見拙作《選擇性不執法已損害法治》 http://bmlty2000.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1.html
  3.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五b:在真正的定期的選舉中選舉和被選舉,這種選舉應是普遍的和平等的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以保證選舉人的意志的自由表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