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似是而非的資本主義 - 回應陳婉容《窮罪》


本人於2012年12月10日於主場新聞將此文章投稿,並已於同日獲刊登。現再將本文刊載於此。本文於主場新聞的連結: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似是而非的資本主義/

--------------------

早前讀到陳婉容一篇名為《窮罪》的文章(刊於主場新聞及陳婉容的blog「沒有終點的旅行」),提到香港社會在資本主義下的貧窮。事實上,左派(重視社會資源再分配的左派,非親中共的左派)知識分子往往把香港的貧窮問題歸因於資本主義,甚至很多人誤以為香港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其實大錯特錯。現今的香港,是官商勾結的經濟。

資本主義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私有產權。如果香港真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那麼,當我們不想賣我們的房子時,人家是不可能買下你的房子,除非對方出了一個令你滿意的價錢,或者對方成功遊說你(遊說不包括威嚇強迫),可是,在強拍條例下,發展商只要購買了一幢大廈的八成業權,那麼他們就可以強行拍賣你的物業,美其名曰促進市區重建,但在資本主義的原則下,其實是侵害了私有產權。

而要令市場經濟運作順暢,競爭的存在就十分重要,政府的其中一個責任就是要促進市場競爭,可是,香港政府的政策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不僅沒有利用公平競爭法確保中小企不受大企業各種反競爭行為侵擾,還主動製造領匯這壟斷商;而商舖租金昂貴,特別一些大地主還兼營各行業,讓自己旗下商場中自己經營的商店不僅不用面對競爭,還不用擔心租金問題,如此為各行各業製造了"entry barrier",妨礙競爭,令中小企難以生存。這樣的市場,很自由嗎?當我們工作所得的錢,花費在住屋以至衣食等等,最後都是奉獻給那幾位大地產商時...等等...怎麼好像變了封建時代農奴社會般要繳稅給大地主?

其實,不平等的競爭,早在孩童就學時已經會遇見:當一些小孩的媽媽(或爸爸?)不用工作也不僅不用擔心家庭濟狀況,還可以入讀名牌幼稚園、幼兒中心、pre-nurseryplaygroup等等,並從小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時,另一些小孩的父母卻連工人也請不起之餘,儉吃儉用也不足以讓孩子報讀pre-名牌幼稚園、pre-nursery schoolplaygroup等等,也沒有機會參與各種課外活動,亦沒有時間看各種教育小孩成長的書藉以讓自己更懂得如何與小孩相處;到小學中學時,由國際學校、名牌私校、直資去到津貼學校之間有著巨大的質素差距,也有著更巨大得多的學費差距;然後到升讀大學時,有些人可以到歐美各地升學,但有些人卻要借學費/生活費去讀;大學畢業後,有些人要努力工作還錢時,另一些人卻有餘錢直接攻讀碩士學位,或者父母可以為子女安排好的工作機會。差距,由起跑線開始已經出現。

市場經濟就是要讓人們能在平等的競爭環境下進步,並讓經濟政策不受政府的資訊限制、官員無能(或無動機做好)、以及官員進行利益輸送所影響;市場經濟不是萬能,還有很多缺憾;市場經濟也不代表不照顧老弱貧病、不推行任何福利政策。但香港政府,卻是不斷違背市場經濟原則辦事的機關。這樣,能沒有問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