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轉]請守護我們的法治


這幾天在努力寫文章中,希望明天能寫好。在大家等候我的文章之時,讓我先分享今日在《主場新聞》的讀者投稿欄中讀到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有關法治的文章,作者為一位17歲的中學生,這個年齡的學生能寫出以下文章,令我感到相當訝異,所以希望分享給大家。本來我更想邀請她加入我創立的「捍衛香港法治」facebook 專頁,可惜她似乎沒有興趣。如果大家覺得她寫得好,請到文章原載連結處給她一個like,給予她鼓勵,也支持一下《主場新聞》吧。
--------------------
(編按:本文作者為17歲中學生,是新高中學制下的第二屆考生,熱心參與社會事務,對法治核心價值尤其重視。她希望香港人可以更快樂、和平。)
文:黎樂平
法治,是香港最核心的價值;司法獨立,是香港的最後防線。
九月底,終審法院四名常任法官之一的包致金宣佈正式退休。他在致詞時表示,香港法治被前所未見的兇猛暴風籠罩(a storm of unprecedented ferocity)。筆者認為,他所指的「兇猛暴風」是指行政對司法的干預及衝擊。
九七過後  司法顯危機 
法治一詞,在香港社會的演繹,是大於以「人」作本體的一切。意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人也同樣受《基本法》約束,無分高低。換句話說,法治的作用在於保障人民免於恐懼,不需懼怕他人會侵犯自己的個人權利。司法獨立,有效保証「三權分立」,而司法獨立於行政,從而令司法人員作出裁決時不會受到任何壓力。
回歸十五年,多起事件都反映出香港法治正面臨重大危機、受著不同程度的政治干預。因此,不少法律界人士都十分憂心。第一次危機,是回歸後不久的「吳嘉玲案」,這次有關香港居留權的爭議,在香港社會及法律界引起極大迴響。根據《基本法》第85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預。然而不日之後,人大進行了首次釋法,徹底破壞了司法獨立。其後,發生了另外三次的人大釋法,繼續反映中央政府已進一步插手香港司法機關的運作。
高官名人公開評案
除人大釋法外,香港政府官員的言論也把西環治港的目的展露無遺。二零一零年,一名老婦,靠法援在港珠澳大橋的官司上提出司法覆核,批評就興建大橋的環評報告有多處漏洞。二零一一年四月中旬,最高法院判老婦勝訴,當時的特區首長曾蔭權竟公然批評個別政黨濫用司法程序,阻撓基建進行,違反「不公開評論進行中案件」的原則,踐踏香港法治精神。今秋,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又擔當中央傳聲筒,公開以言論自由之名批評香港法律界(包括法官),對中央及香港特區的關係缺乏認識,她又指:
如果當時的法官知道,特區與中央的關係站在哪的話,就不會犯此錯誤。
法治是公平公正公開的,豈有站錯之理?可見,梁的言論充分反映其對法治的無知以及站在北京立場,視香港司法為阻礙政府管治的「絆腳石」的觀點。
在「一國兩制」下,有聲音批評港人只看「兩制」而無視「一國」的前提。然而在現實中,卻是某些當權者藉著這些言論,去衝擊本港的法治精神。行政對司法的干預不斷升級,使港人安全感急劇下降,究竟我們要如何才能抵禦這股政治勢力,入侵我們的法治社會?
市民有責任監察政府
無疑,作為星斗市民的我們,要弄清司法和行政的爭議點確有難度。可是,在捍衛「三權分立」上,我們就有責任去監察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獨立性。立法機關,最有代表性的固然是立法會,因此我們可以從立法會入手。以前,市民可旨意立法會去監察政府。現在,因左派勢力在立法會中佔盡優勢,我們不得不走出來,以人民的力量去監察議會,決不能讓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的法案通過。
議會內,有泛民的議員奮力對抗;倘若議會外,也有齊心的公民一同抗爭,表達其聲音和訴求,或能對政府乃至北京作有意義的警醒和反抗。
請一同守護我們的法治,我們的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